王语嫣忽然发现换了心态和计划之后,一切都豁然开朗了。自己过去只会追问表哥要去多久,什么时候回来,自己会想他的。现在么:“他们党项人也是要跪拜长官的,表哥你能受这份委屈么?”
慕容复脸色微变:“我不急于冒充他们。”伪造文字书信和旨意,在西夏皇宫里侦查一圈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“西夏皇宫中若有什么新奇的武功秘籍,我带回来给你看。”
王语嫣暗暗叹气,难道我真的喜欢读武功秘籍么?她轻轻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:“世上哪有新鲜的武功?表哥,我和你打赌,若有新奇的武功,我把《资治通鉴》挑那些你用的上的,给你讲一遍。”
也不知道是在奖励谁。
以前真的在用心准备内容,都是微微开导他、让他耐心等待的。
譬如六十二岁称王的慕容德、六十岁称帝的刘备、五十八岁称帝的慕容垂、五十七岁称帝的刘裕、五十岁才开始举事的刘邦、李渊。每隔数月就暗示表哥一下,李渊可是靠着好儿女们一举得势,就差明说了——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很优秀的儿子应用于战争中!(刘邦和刘备除外)
慕容复笑了笑:“来,击掌为誓。”
被表妹娇软的手指一拍。他忽然想起一些故事,那些温柔乡是英雄冢的故事。在临睡前听表妹讲一些历史故事,故事的内容不重要,只是在表妹的声音中渐渐陷入宁静,永远拧紧的心弦微微放松。
王语嫣梳理着长发:“将军夸宝剑,功在杀人多。这西夏一品堂曾经做过什么大事?”
慕容复微微一笑:“曾经么,没什么了不起的成就。等我去了,就有了。”
王语嫣试图再努力最后一次,很难说帮助表哥复国成功和劝他放弃复国哪一个更难:“表哥,你不打算筹建自己的一品堂么?若有这么一批忠心耿耿的武士为你所用,再有四位家臣相助,何愁大事不成。”
慕容复自信满满:“不必费力。你看那些开国之君,聚拢数万人也只在顷刻之间,文臣武将自然前来投奔。”
王语嫣点了点头,也说不准是还是不是。现在也有很多人想要投靠燕子坞,燕子坞之下也有一些产业,经营的到还不错,并非坐吃山空。在四位家臣的帮助下,燕子坞的财富比姑父在世时多了不少,名声也大了很多。但表哥忘了,这一切的前提是乱世。
真到了乱世时,聚拢流民以图大事的人又何止他一个呢?赵宋宗室有天然的优势,当今皇帝又有儿子,又有一个年少精干还懂得蛰伏的兄弟,就算再来一次斧声烛影,也未必是乱世。
慕容复又说了一些关于一品堂的资料,关于西夏王妃的八卦,党项皇帝的发家史,骂了李元昊几句。
轻松愉快的从窗户飞走了。
乔峰的要求
半个月后,有一封信送到王语嫣的书房中。
表哥的信,里面较为详细的记录了西夏的风貌、固若金汤的西夏皇宫、一品堂的一些情况,还有他们内部传授的武功粗鄙不堪大用的吐槽。说是较为详细,整封信也不过三百余字,但比起之前一去二三月音讯全无,已经算是十分详尽。
其中虽然没有缠绵悱恻的词句,但过去也没有啊。
王姑娘将其视为首战告捷。这些事不仅可以帮得上表哥,还能逐渐影响他的决断,真好。
“一念天地阔,万事羽毛轻。”
这半个月里,她闲来无事把资治通鉴又翻了一遍,看了许多辨别‘忠奸’的文章,还研究了战国时纵横家是如何说动一国之君为自己的意愿所行事。平心而论,这可比研读琅嬛福地中那数量极大的天下武功秘籍要有趣一点。
武功秘籍着实枯燥乏味,提到练武,她更是想也不愿意想。
仔细品读了一番,表哥似乎对西夏皇帝略带不屑,觉得他们把皇宫保护的固若金汤,实在是胆小怯懦,一看就知道党项李氏的武功平平,远不如大理段家。
这倒是合情合理,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可谓独步天下,就连斗转星移也无法模仿。
但别告诉表哥。
……
赵十一郎自从成婚之后,就搬到宫外开府居住,只是官家一向很宠爱这个自幼失怙,在他面前一点点长起来的粘人弟弟,在皇宫和郡王府邸之间建造了飞桥复道,以便抄近路往来。
高太皇太后的忌日刚刚结束,林玄礼陪着自己目前的六哥+老板+金主,未来的哲宗赵煦追忆太皇太后一整天。
顺便亲自烤串、煎锅贴、用炖了四个时辰的鹿肉做汤面,对光禄寺暗暗嘲讽。
也不是他如此勤劳,非要坚定前生的职业道德事必躬亲的做一个厨师,实在是光禄寺的水准令人不得不自力更生,几代官家都喜欢派内侍去京城小铺里买东西吃,可见一斑。
看杂技表演,看蹴鞠比赛,看美人歌舞。
除了政治立场对立,高太皇太后废弃神宗的全部改革之外,还有生活上的严加管束,坚持遵循好好学习和好好学习小孩子就要好好学习的教育方式,以及禁止六哥怀念或遵从父亲的为政之道。
结果就是赵煦一亲政立刻全部推翻高太皇太后的全部政治主张,恢复神宗立场。
只有向太后是真情实感的怀念婆母。
林玄礼在亲自目睹了新党和旧党的党争和互相清算之后,保持着一定的政治敏感度,坚定的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之外的事情上。觉得永远敢于蹦出来‘说句公道话’的苏轼实在是牛逼,他说的是很对,然后被两党群殴。